摘要:○絢爛多彩的無為魚燈○珍貴的《魚譜》○無為魚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無為魚燈是流傳于我省無為的一項傳統民俗舞蹈,又稱吉祥燈、太平燈、幸福燈,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目前,無為魚燈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
○絢爛多彩的舞動無為魚燈
○珍貴的《魚譜》
○無為魚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無為魚燈是流傳于我省無為的一項傳統民俗舞蹈,又稱吉祥燈、千年太平燈、無燈幸福燈,為魚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舞動目前,千年無為魚燈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無燈那么,為魚“無為魚燈”這支民間舞蹈是舞動如何保留下來的呢?
“無為魚燈”的淵源
說起無為魚燈的來歷,應該是千年和捕魚有關。因為無為水域發達,無燈當地的為魚先民們大多在農閑之余,多以捕魚為生。舞動
而據史料記載,千年無為人捕魚普遍用的無燈是張卡子的方式。張卡子用的不是絲網,而是魚線網,線上拴上很多卡子,這種魚線與現在釣魚常用的釣魚竿截然不同,它由一根長長的粗尼龍絲作為主線,在主線上每隔一段距離再系上一條短的細尼龍線,細線另一端拴上卡子。如果把主線拎起來,就像流蘇一樣。卡子是篾制的,張開的小卡子約2厘米長,0.2厘米寬,扁平狀,兩頭尖尖的,中間比兩端薄一些,便于彎曲。誘餌一般用小麥,先用水把小麥泡發一下,松軟一點便于穿刺,用的時候將卡子兩端捏合到一起,形似鳥嘴,把泡發的小麥穿在卡子上,一旦魚吞噬掉麥子,卡子就會自動張開,從而達到穿刺魚嘴的目的。 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經過一代又一代勞動人民的發揚,慢慢形成了今天的無為魚燈。
還有一種說法是,北宋時期,清官包拯到陳州放糧回朝后,為慶賀大放花燈,曾普召全國各地向朝廷進貢花燈。當時無為人敬獻了八條魚(“魚燈”),得到朝廷贊揚。就這樣,無為民間舞蹈“魚燈”就保留下來了。
無為魚燈以前一般每三至五年舉辦一次,俗稱三年玩兩頭。無為魚燈色彩艷麗,造型小巧,魚身紋樣更具象,魚的形似度高,具有獨特的燈彩藝術。正是這種小巧的造型,使得魚燈在表演時靈活多變,精巧的魚燈在歡快的鑼鼓節奏下,歡騰舞動,每每都令人目不暇接、拍手稱贊。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玩燈作為農閑時的民俗盛事,又被無為人重新拾起,自此無為魚燈就經常玩起,一般是正月初二起燈,正月十六左右送神結束。侯咀魚燈以靈動的舞步、歡快的鼓樂節奏,展現了無為人的勤勞、勇敢、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也為國家級非遺“無為魚燈”注入了勃勃生機。
“無為魚燈”這樣玩
其實,“無為魚燈”是個泛稱,它分布廣泛,大部分都以魚燈所在的村子來命名,有代表性的是侯咀魚燈,無為魚燈比較有代表性的還有八里魚燈、黃雒魚燈、金家地魚燈等。這些魚燈雖然造型、玩法大致相同,但每個地方的魚燈也有各自的不同之處。
就拿侯咀魚燈來說,是無為魚燈的重要一支。其表演形式獨特,融藝術性、觀賞性和參與性于一體,有著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主要由一條鰲魚燈(也稱為“龍燈”)和八條小魚燈組成,外加一盞引燈和若干手提的平安小燈籠。每個燈都有專人負責,表演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當中最神圣的就是龍燈,是整個魚燈的靈魂與核心,統領八條小魚燈。龍燈由龍頭、龍身、龍尾以及龍燈板組成,龍頭有龍角、裝飾花型、財神爺、觀音菩薩等神靈。龍燈嘴含彩珠,用麻線制成的龍須可是個寶物。
而八條小魚燈分為兩組,兩組花色燈彩一樣,稱為“一紅二綠三黃四黑”,一魚和五魚為紅色的鰱魚,二魚和六魚為綠色的草魚,三魚和七魚為黃色的鯉魚,四魚和八魚為黑魚的墨(黑)魚。每條魚的造型基本一致,由魚頭、魚身、魚尾、魚鰭、燈把手五部分組成,每條魚的主要區別在于顏色和裝飾紋樣不同,紋樣由魚鱗紋和四季花卉構成,每條魚的魚鰭上分別書寫:“天、下、太、平,人、口、平、安”八字。其中一五魚為頭魚,整個小魚的動作要看頭魚的領導,因此玩小魚的人主要看頭魚的玩燈人的手勢和動作引領。
據史料記載,侯咀魚燈三年玩兩頭,待到玩燈的年份,玩燈就成了整個侯咀從臘月到春節期間的頭等大事,侯咀燈會約有100多人,他們各有分工,又團結協作。整個玩燈活動通過各種儀式的舉行,展示了無為人民豐富的精神世界,這種對魚神的神圣信仰,只有參與其中,從小耳濡目染的人才能有深刻的體悟,通過接燈、開喉、參廟、送神等一系列重要儀式,表達了人們美好的希望和祝愿。
“山人”是玩燈時的一個重要角色,在玩燈開始的晚上,要舉行重大的開喉儀式,儀式要由“山人”主持,因此開始確定玩燈時,就要確定請山人。而山人的“技能”一般都是祖傳的。
“開喉”是整個玩燈活動中最重要的儀式,通過祭祀魚神,共享豐收的喜悅、新年的歡樂,祈求魚神保佑天下蒼生平平安安。開喉最講究是個“順”字,一切要按照流程有條不紊地進行,整個活動莊嚴、神圣。開喉是玩燈的開始,只有開過喉的魚燈,才可以進入各個村莊各家各戶來玩,整個場景盛大而熱鬧。
正月初二,是玩燈開始的好日子。下午3-4點鐘,行燈鼓繞村敲響,提醒全村人,今晚要出燈了,每家每戶要早早做晚飯,吃晚餐,做好迎接燈神的各種準備。太陽落山時分,玩燈的工作人員紛紛前往燈會,做好協調、準備工作,其中主要人員還要穿戴演出服,整裝待發。樂隊也已經提前到場,暖場的鑼鼓要先敲起來。此時,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大門打開、二門、后門通通打開,盛迎燈神。
而燈會外面,已是人山人海,燈會里面,山人和燈會主要人員已經準備就緒,“香氣”一發完,就聽“砰、砰、砰……”禮炮齊放,鞭炮四起,吉時已到,鰲魚燈、小魚燈舞者依次進入燈會,依照自己的角色舉起魚燈,點亮魚燈內的蠟燭。此時只見山人拿起一支燃著的香,來到魚燈跟前,在鰲魚燈的下巴上點一下,小魚燈的嘴上點一下,此為“點香”,點香意味著魚神已經來到人間,與人為伍,可以享用人間美味,共享盛世繁華。
在一片鞭炮、鼓樂聲中,鰲魚燈、小魚燈被依次請出來,引燈在前方高高挑起,平安燈籠婉約相隨,魚燈在黑夜剛剛降臨時,從燈會出發,一路“游”行,每經一戶門口,主人均點響迎神的禮花鞭炮,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在響亮的挑管聲中,鰲魚沖出小魚,鰲魚小魚“接應”完成。或是小魚貪玩,此時并不急于跟隨鰲魚,還要來一段精彩的舞蹈,擺出“天下太平”“人口太平”“六出(畜)平安”的字樣,隨著舞燈者歡快的舞步,小魚歡騰不息、流光溢彩。一片祥和、歡快的景象伴著禮花在侯咀的天空絢爛綻放。一年的辛勞,一年的收獲,化作舞步,感恩上蒼、感恩大地,祝福國家、祝福人民,祈福風調雨順、祈福平安健康……
一本珍貴的《魚譜》
說到無為魚燈,金家地魚燈就不得不提。金家地屬于無為石澗鎮天花行政村。在這里不僅有不少玩魚燈者,而且這里還有一本珍貴的《魚譜》。
為什么說這本《魚譜》珍貴呢?因為不少人在調研無為魚燈傳承中,都是口口相傳,沒有相關文字記錄,而這本《魚譜》詳細記錄了金家地魚燈傳承的核心內容,是難得的魚燈史料。每次玩燈的時候,大家對著魚譜,稍微一點撥就明白了。
這本《魚譜》是當地一位叫胡道正的老人1993年繪制的,胡老是當地小學的一名代課教師,后來做過村支書,有意識地把這些資料保留了下來。人們在驚嘆之余,真的應該感謝胡道正老師,雖然他已經離開十幾年了,但是他整理撰寫的“魚譜”是不少研究者至今見到的最好的魚燈史料。通過魚譜上的毛筆書法、文字敘述、目錄邏輯、魚燈圖形印制,不少人看到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智慧、文化修養,以及對民間傳統文化傳承的拳拳之心。我想胡老師一定沒想到多年后無為魚燈能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傳承的路上,胡老真是做了很大貢獻。
所以說,如果所有現存的無為魚燈的燈會,都能著手編制一本自己的“魚譜”,那將是無為魚燈傳承的最大幸事。
□孫玉芳 程堂義
哈曼對線歐文:進球紀錄和獎杯比,我永遠會選擇獎杯2025-10-17 01:14
加拿大本科留學指南:升學路徑與就業前景2025-10-17 00:53
2025年建筑學qs排名TOP62025-10-17 00:52
買家采購興致不高,煉焦煤價格繼續承壓2025-10-17 00:28
體驗河州風情 廈門思明區助力旅游扶貧2025-10-17 00:05
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留學一年費用 留學條件要求2025-10-16 23:52